炎德·英才大聯(lián)考湖南師大附中2019屆高三月考試卷六語文試題及答案,小編收集完整了,快核對吧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6分)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明清時期,土地交易頗為頻繁。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影響下,通過個人道德修為、社會關系制約、國家法律規(guī)范三重保障,明清土地契約得以順利履行。
明清時期,土地所有權發(fā)生了多重性結(jié)構變化,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產(chǎn)生實質(zhì)性分離,由此出現(xiàn)了買賣、典當、質(zhì)押等多種類型的土地契約文書。這些土地契約雖然因為土地轉(zhuǎn)移權屬類型、鄉(xiāng)間俗例的差異而各有不同,但是為了雙方快速便捷交易,明清時期已形成類似標準化的“格式合同”。這種契約幾乎包含了民事合同的所有要件,對雙方的權利義務進行了明確的界定和規(guī)范。例如,“明萬歷三十九年浙江會稽縣葉汝蘭與祁某某的絕賣契”,出賣人葉汝蘭享有訂立契約當日收到地價銀180兩的權利,同時應保證自己擁有出賣的兩段山地的所有權;買受人祁某某則應向葉某交付價銀,按照“推頭通例”交納契稅完成過戶后,即擁有該土地的所有權。契約文書對當事人權利和義務的明確規(guī)范,對這一時期土地權屬流轉(zhuǎn)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契約的順利履行首先有賴于當事人的自覺自愿,取決于當事人是否重信守諾,是否能做到自我的道德約束。
但實際契約履行過程中,當事人可能因為各種緣由而中斷或者撕毀契約,從而導致糾紛、爭訴等。這就需要外部力量對雙方進行監(jiān)督,以協(xié)助契約的順利履行。幾乎所有明清土地契約文書中,都有“中人”“中保人”等。中人扮演了中介、擔保人、調(diào)解人、證人等多種角色。中人要保證賣主的土地所有權沒有爭議,要參與土地定價、土地貧瘠與否、土地大小等交易過程中實質(zhì)性問題的討論和鑒別。有些中人在促成交易方面頗有經(jīng)驗,他們會將也許并不太熟悉的交易雙方約在一起“三面言議”,憑借自身的威望或者智識,說服當事人最終達成協(xié)議簽訂契約。一旦契約出現(xiàn)糾紛或者爭訴,中人有責任進行調(diào)解。中人憑借自身的社會地位和威望,以及對交易雙方實際情況的熟悉,會督促雙方履行相關義務,或者適時進行調(diào)停、斡旋、說合,盡力解決雙方爭端化解糾紛。如果調(diào)解無果,糾紛最終走向訴訟程序。
作為保障社會規(guī)范正常運行的最后措施,法律會適時介入各種契約糾紛。雙方合意達成的契約文書稱為白契,也稱為私契。經(jīng)政府登記入冊認可的契約文書則為紅契,也稱官契。通常紅契附有由承宣布政使司統(tǒng)一印制的官府收取契稅的證明——契尾。契約經(jīng)過交契稅蓋官印后,買受人即可持往過戶,過戶后,產(chǎn)權轉(zhuǎn)入買受人名下,買受人同時承擔相關賦稅?!睹髀伞袈伞ぬ锫伞芬?guī)定:凡典買田宅,“不過割者,一畝至五畝笞四十,每五畝加一等,罪止杖一百,其田入官”。沒有交過契稅的白契和已經(jīng)交過契稅的紅契長期并存。清代乾隆年間,土地交易頻繁,脫逃賦稅現(xiàn)象嚴重。因此,清政府開始嚴厲打擊白契,大力推廣紅契。清《戶部則例》規(guī)定:“凡民間置買田宅,于立契之后,限一年內(nèi)呈明納稅,倘有逾限不報者,照例究追?!卑凑铡洞竺髀伞泛汀洞笄迓衫返囊?guī)定,賣方違背誠信原則,重復典賣土地,中人若知情,則與賣地者同罪。明清加大了打擊契約履行中的違法行為的力度,確保了民間土地經(jīng)濟活動的正常進行。
傳統(tǒng)中國是一個農(nóng)業(yè)國家,土地問題直接關系到賦稅征收、人口變遷等重要問題。明清時期在充分考慮社會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優(yōu)先尊重土地交易當事人的意愿,同時輔之以熟人社會網(wǎng)絡關系制約,更有國家法律制度加以規(guī)范,盡可能保障土地交易流轉(zhuǎn)關系的安全穩(wěn)定,從而實現(xiàn)穩(wěn)定社會秩序的目的。
(摘編自姬元貞《明清履行土地契約的三重保障》,有刪改)
1.下列關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明清時期,在履行一份土地契約時,個人道德修為、社會關系制約、國家法律規(guī)范三者缺一不可。
B.明清時期出現(xiàn)了買賣、典當?shù)榷喾N土地契約,這與土地所有權發(fā)生了多重性結(jié)構變化有很大關系。
C.明清時期,契約出現(xiàn)糾紛,中人應從中進行調(diào)解,以盡力解決爭端。中人也負有一定的法律責任。
D.明清土地買賣中的私契由雙方合意達成,未交契稅;而官契則經(jīng)政府登記認可并已向官府繳納契稅。
1.A(“三重保障缺一不可”錯誤,只有個人道德修為不足以化解土地交易中的糾紛時才需要后兩者之一或全部來參與解決問題。)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文章為總分總結(jié)構,先提出總觀點,再分別從當事人自覺履約、中人監(jiān)督協(xié)助履約、國家法律規(guī)范強制履約三個層面具體闡述,最后進行總結(jié)。
B.文章指出明清土地契約文書已較完備,形成了類似標準化的“格式合同”,對雙方的權利義務進行了明確的界定和規(guī)范,并舉明代絕賣契佐證。
C.文章分析了明清土地契約文書中常有“中人”的原因,闡述了“中人”的具體職責和作用,闡明了土地交易時“中人”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D.文章列舉了明清土地交易時不過割、脫逃賦稅、不守誠信重復典賣土地等違法現(xiàn)象的處罰措施,說明國家法律制度在三重保障中最為重要。
2.D(文章并未指出法律制度在履行土地契約的三重保障中最重要。)
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明清的土地契約幾乎包含了民事合同的所有要件,因此,契約中應寫明了交易雙方姓名、標的物價格等內(nèi)容。
B.明清時期的土地交易中一旦出現(xiàn)糾紛最終走向訴訟程序的情形,則意味著當事雙方的個人道德修為不好。
C.明清土地契約文書中的“中人”與交易雙方均為熟人,扮演中介、擔保人、證人等角色,和今天的房產(chǎn)中介相同。
D.在當今的土地流轉(zhuǎn)和房地產(chǎn)交易過程中,我們只有借鑒明清的經(jīng)驗,才能保證交易流轉(zhuǎn)關系的安全穩(wěn)定。
3.A(B項,“則意味著當事雙方的個人道德修為不好”為主觀臆斷且太武斷。C項,“中人”和今天的房產(chǎn)中介不完全相同。D項,“我們只有借鑒明清的經(jīng)驗,才能保證交易流轉(zhuǎn)關系的安全穩(wěn)定”錯,條件關系錯誤。)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
欲說陳寅恪與張蔭麟的有關學術分歧,要先說一下張蔭麟這位“史學天才”。1923年,年僅18歲、考入清華學堂僅半年的張蔭麟,在《學衡》雜志發(fā)表處女作《老子生后孔子百余年之說質(zhì)疑》,針對梁啟超對老子事跡之考證提出異議,史學界一時震動,梁啟超也對他大加贊賞。之后其論著不斷問世,被目為史學界最有希望之天才,深受梁啟超、陳寅恪、熊十力等大家推重。
至于分歧之由來,則要從陳寅恪對龔自珍一首詩的評價說起。也許是善于從“詩史互證”角度看待文學,陳寅恪以為龔自珍詩多有借古諷今之作,他對其《漢朝儒生行》的評價就是如此。龔自珍此詩寫于道光二年,時龔氏正在京城。楊芳為清朝著名將領,曾于道光元年至三年任直隸提督,而龔氏好友魏源此時就在楊芳家坐館。魏源離京赴楊芳處時,龔自珍還曾送行。因此,龔自珍對楊芳當比較了解。作為漢人而能受到清廷重用,楊芳可謂罕見,自然也會受到他人特別是滿族將領的妒忌。陳寅恪認為,龔自珍此詩中自托為漢朝儒生,主旨就是諷喻楊芳。
按照陳寅恪的學術地位,他既然這樣解釋龔自珍的詩,一般也就等于是定論。不過,還是有人敢于質(zhì)疑,當然這“質(zhì)疑”也要有底氣。1933年,張蔭麟在《燕京學報》第12期發(fā)表《龔自珍漢朝儒生行本事考》,表示不同意陳寅恪之說,認為詩中所寫之某將軍不是楊芳而是岳鐘琪。張蔭麟文章發(fā)表后,陳寅恪以為不確,堅持認為該詩就是寫楊芳之事。張蔭麟遂再撰《與陳寅恪論漢朝儒生行書》進行商榷。
根據(jù)張蔭麟的論證,從龔自珍詩中所提及時間看,解釋為寫楊芳確實不如解釋為寫岳鐘琪更加貼切。不過張蔭麟并沒有完全否定陳寅恪,相反在陳寅恪說法的啟示下,有所感悟。如此,則張蔭麟和陳寅恪之最后觀點其實還是基本一致,即認為該詩是龔自珍借歷史人物諷喻楊芳。
張蔭麟的考證極為精彩和嚴謹,如果說還有什么欠缺之處,就是未能結(jié)合當時漢族文人的思想狀況以及統(tǒng)治階級對文人的“大棒加胡蘿卜”政策來闡釋此詩,也就不能悟出該詩更深刻的意蘊。在陳寅恪看來,也就是未能做到所謂對古人“理解之同情”。龔自珍認為歷代統(tǒng)治者對文人無非兩種手段,即“約束之,羈縻之”。所謂“約束”就是采取嚴酷的高壓政策,迫使文人就范,而所謂“羈縻”就是以懷柔方式收買文人,使其逐漸喪失自我和對統(tǒng)治階級的批判能力。龔自珍以為,可以容忍社會其他階層平庸和墮落,卻不能容忍文人如此,因為只有他們才是拯救那個時代的最后希望。
對龔自珍的上述觀點,陳寅恪自然理解且有切身體會,戊戌變法以來的社會動蕩、陳氏家族的命運還有王國維的自殺等,早已給陳寅恪留下沉痛記憶。陳寅恪指出該詩為詠楊芳事,就是試圖通過闡釋龔自珍詩歌的深刻寓意,來揭示當時中國知識分子的使命。
話說回來,不能苛求張蔭麟沒有理解龔自珍的深意,畢竟他的人生閱歷比起陳寅恪來還是簡單,假以時日他當會有更大成就。大概也就是為此,陳寅恪在張蔭麟發(fā)表《與陳寅恪論漢朝儒生行書》后,并沒有公開回應。后張蔭麟英年早逝,陳寅恪極為悲痛,特撰詩表示追悼:“流輩論才未或先,著書曾用牘三千。共談學術驚河漢,與敘交情忘歲年。”
(摘編自劉克敵《大家間的“商榷”與“論爭”》,有刪改)
【相關鏈接】
比聞希白先生言,尊意以為定庵《漢朝儒生行》所詠實楊芳事,拙考以為其中之某將軍乃指岳鐘琪者誤。拙考所提出者乃一假說,未敢遽以顛撲不破也;茍有其他假說能予本詩以更圓滿之解釋,固不憚舍己以從。然尊說似不無困難之處。考本詩作于道光二年壬午《定庵詩自編年》而敘某將軍再起定亂時已“卅年久綰軍符矣”。然壬午以前楊芳躓后復起,定亂之事,僅有嘉慶十八年平天理教匪一次。自是役上溯其初由千總升守備(嘉慶二年)相距僅十一年,使所歌者為楊芳,定庵何得作“卅年久綰軍符”之語?
然此詩遂與楊芳全無關系歟?似又不然。因先生之批評之啟示,使愚確信此詩乃借岳鐘琪事以諷楊芳而獻于楊者。楊之地位與岳之地位酷相肖似也。楊以道光二年移直隸提督,定庵識之當在此時,因而獻詩,蓋意中事。本詩與楊芳之關系,愚以前全未涉想及之。今當拜謝先生之啟示,并盼更有以教之。
(張蔭麟《與陳寅恪論漢朝儒生行書》)
據(jù)1947年3月3日《燕京新聞》這樣評價:“陳先生是一個勤奮的墾荒者,他不多說話,尤其不唱高調(diào),只是一個接著一個地在解決歷史上的疑案。用很簡練的筆法寫出來,卻是一篇一篇的短論文,登在學術水準很高的雜志上?!彼m身體羸弱,在教授學生方面極嚴格,風雨無阻,絕少輟講。他享有“字字精金美玉”之稱。據(jù)牟潤孫回憶:“陳寅恪在清華大學講書……專講個人研究心得,繁復的考據(jù),細密的分析?!?span style="display:none">gqq答案圈
(《陳寅恪傳》)
4.下列對原文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張蔭麟十八歲即引起史學界矚目,后被視為史學界最有希望之天才,得到梁啟超等多位大師的贊賞和看重。
B.陳寅恪評價龔自珍《漢朝儒生行》是借古諷今之作,希望借此詩的深刻寓意來揭示當時中國知識分子的使命。
C.陳寅恪所謂對古人“理解之同情”,即在理解古人的詩作時要心懷悲憫之情,結(jié)合古人創(chuàng)作時的背景來闡釋。
D.張蔭麟去世后,陳寅恪撰詩表示追悼,嘆其潛心著書、學術深厚,與之交流時常常忘了兩人之間的年齡差距。
4.C(“即在理解古人的詩作時要心懷悲憫之情”錯。)
5.下列對原文相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陳寅恪以“詩史互證”的方法研究《漢朝儒生行》,認為龔自珍寫此詩時在京城,楊芳在直隸,龔對楊的了解皆源于自己的好友魏源。
B.張蔭麟是考證了龔自珍作詩的時間和詩中所敘某將軍再起定亂時的時間,以及楊芳的有關經(jīng)歷,從而推斷陳寅恪的結(jié)論有不當之處。
C.陳寅恪與張蔭麟的學術分歧是龔自珍《漢朝儒生行》一詩中所寫某將軍是指楊芳還是岳鐘琪,學術共識是都認為該詩諷喻了楊芳。
D.陳寅恪與龔自珍雖處于不同時代,但面臨的社會狀況、自身經(jīng)歷相同,所以對龔自珍的有關不能容忍文人平庸和墮落的觀點感同身受。
5.C(A.“龔對楊的了解皆源于自己的好友魏源”錯;B.考證了“詩中所敘某將軍再起定亂時的時間”錯;D.“但面臨的社會狀況、自身經(jīng)歷相同”錯。)
6.請結(jié)合材料簡要分析陳寅恪和張蔭麟兩位大師共有的學術品格。(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學術品格:治學嚴謹。陳寅恪在清華講學時專講個人研究心得,有繁復的考據(jù)、細密的分析;張蔭麟撰文質(zhì)疑陳寅恪觀點時考證極為嚴謹。態(tài)度謙和,尊重學術爭鳴。陳寅恪與人有學術分歧時并不直接寫文章和對方論爭;張蔭麟從陳寅恪的說法中悟得啟示,表達了對陳寅恪的謝意并期盼得到更多的教誨。思想獨立。在張蔭麟提出質(zhì)疑后,陳寅恪堅持自己的觀點;張蔭麟根據(jù)自己的考證得出觀點,敢于質(zhì)疑權威,并撰文商榷。(答出一點給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5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
五九
老舍
張丙,瘦得像剝了皮的小樹,差不多每天晚上來喝茶。他的臉上似乎沒有什么東西;只有一對深而很黑的眼睛,顯出他并不是因為瘦弱而完全沒有精力。當喝下第三碗茶之后,這對黑眼開始發(fā)光;嘴唇,像小孩要哭的時候,開始顫動。他要發(fā)議論了。
他的議論,不是有系統(tǒng)的;他遇到什么事便談什么,加以批評。但無論談什么事,他的批評總結(jié)束在“中國人是無望的,我剛說的這件事又是個好證據(jù)”。說完,他自動的斟上一碗茶,一氣喝完;閉上眼,不再說了,顯出:“不必辯論,中國人是無望的。無論怎說!”
這一晚,電燈非常的暗,讀書是不可能的。張丙來了,看了看屋里,看了看電燈,點了點頭,坐下,似乎是心里說:“中國人是無望的,看這個燈;電燈公司……”
第三碗茶喝過,我笑著說:“老張,什么新聞?”
出我意料之外,他笑了笑——他向來是不輕易發(fā)笑的。
“打架來著?!彼f。
“誰?你?”我問。
“我!”他看著茶碗,不再說了。
等了足有五分鐘,他自動地開始:“假如你看見一個壯小伙子,利用他身體氣力的優(yōu)越,打一個七八歲的小孩,你怎辦?”
“過去勸解,我看,是第一步?!?span style="display:none">gqq答案圈
“假若你一看見他打那個小孩子,你便想到:設若過去勸,他自然是停止住打,而嘟囔著罵話走開;那小孩子是白挨一頓打!你想,過去勸解是有意義的嗎?”他的眼睛發(fā)光了,看看我的臉。
“我自然說他一頓,叫他明白他不應當欺侮小孩子,那不體面?!?span style="display:none">gqq答案圈
“是的,不體面;假如他懂得什么體面,他還不那樣作呢!而且,這樣的東西,你真要過去說他幾句,他一定問你:‘你管得著嗎?你是干什么的,管這個事?’你跟他辯駁,還不如和石頭說幾句好話呢;石頭是不會用言語沖撞你的。假如你和他嚷嚷起來,自然是招來一群人,來看熱鬧;結(jié)果是他走他的,你走你的路;可是他白打了小孩一頓,沒受一點懲罰;下回他遇到機會還這樣作!白打一個不能抵抗的小孩子,是便宜的事,他一定這么想。”
“那末,你以為應當立刻叫他受懲罰,路見不平……那一套?”我知道他最厭惡武俠小說,而故意斗他。
果然不出我所料,他說:“別說《七俠五義》!我不要作什么武俠,我只是不能瞪著眼看一個小孩挨打;那叫我的靈魂全發(fā)了火!更不能叫打人的占了全勝去!我過去,一聲沒出,打了他個嘴巴!”
“他呢?”
“他?反正我是計畫好了的:假如我不打他,而過去勸,他是得意揚揚而去;打人是件舒服事,從人們的獸性方面看。設若我跟他講理,結(jié)果也還是得打架;不過,我未必打得著他,因為他必先下手,不給我先發(fā)制人的機會?!彼中α?;我知道他笑的意思。
“但是,”我問,“你打了他,他一定還手,你豈是他的對手?”我很關心這一點,因為張丙是那樣瘦弱的人。
“那自然我也想到了。我打他,他必定打我;我必定失敗??墒怯幸粚?,這種人,善于利用筋肉欺侮人的,遇到自家皮肉上挨了打,他會登時去用手遮護那里,在那一刻,他只覺得疼,而忘了動作。及至他看明白了你,他還是不敢動手,因為他向來利用筋肉的優(yōu)越欺人,及至他自己挨了打,他必定想想那個打他的,一定是有些來歷;因為他自己打人的時候是看清了有無操必勝之券而后開打的。就是真還了手,把我打傷,我,不全像那小子那樣傻,會找巡警去。至少我跟他上警區(qū),耽誤他一天的工夫(先不用說他一定受什么別的懲罰),叫他也曉得,打人是至少要上警區(qū)的。”
他不言語了,我看得出,他心中正在難受——難受,他打了人家一下,不用提他的理由充足與否。
“他打人,人也打他,對這等人正是妥當?shù)霓k法;人類是無望的,你常這么說?!蔽掖蛩阏兴σ幌隆?span style="display:none">gqq答案圈
他沒笑,只輕輕搖了搖頭,說:“這是今天早晨的事。下午四五點鐘的時候,我又遇見他了。”
“他要動手了?”我問,很不放心的。
“動手打我一頓,倒沒有什么!叫我,叫我——我應當怎樣說?——傷心的是:今天下午我遇見他的時候,他正拉著兩個十來歲的外國小孩兒;他分明是給一家外國人作仆人的。他拉著那兩個外國小孩,趕過我來,告訴他們,低聲下氣的央告他們:踢他!踢他!然后向我說:你!你敢打我?洋人也不打我呀!(請注意,這里他很巧妙的,去了一個“敢”字!)然后又向那兩個小孩說:踢!踢他!看他敢惹洋人不敢!”他停頓了一會兒,忽然的問我:“今天是什么日子?”
“五九!”我不知道,為什么我的淚流下來了。
“噢!”張丙立起來說:“怪不得街上那么多的‘打倒帝國主義’的標語呢!”
他好像忘了說那句:“中國人沒希望。”也沒喝那末一碗茶,便走了。
【注】這篇小說是老舍為“五九”國恥日而寫的,發(fā)表于1931年10月《齊大月刊》。
7.下列對小說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小說以“五九”為題,不同于現(xiàn)代小說以人名、物名等為題的慣常用法,標題顯得較為陌生化,能引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又能引導讀者思考小說的主題。
B.小說開篇描寫張丙的外貌,并重點突出對眼睛的刻畫,“深而很黑”,暗示他對國人國事并未失去熱情,“黑眼睛開始發(fā)光”,表明他內(nèi)心的激蕩、不平。
C.小說中的“我”是一個線索人物,起到了組織情節(jié)的作用?!拔摇迸c張丙雖然十分熟悉,但交談時主要是傾聽,并沒有流露出個人情感和思想傾向。
D.小說將視角放置于底層市民的日常生活,呈現(xiàn)他們的生存狀況,表達他們的喜怒哀樂,而且筆觸有所延伸,深入到對民族精神的挖掘和對民族命運的思考。
7.C(“并沒有流露出個人情感和思想傾向”分析有誤,從小說倒數(shù)第三段“我不知道,為什么我的淚流下來了”等語句可知。)
8.從全文看,張丙有哪些“出我意料之外”的言行?小說借此分別表現(xiàn)了人物怎樣的特點?(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我”問張丙有什么新聞時,不輕易發(fā)笑的他笑了笑,他為自己敢于教訓欺侮小孩子的壯小伙而自豪,表明他天性善良,富有正義感。他平時“最厭惡武俠小說”“不要作什么武俠”,但當他看到小孩被欺負時能行俠仗義,這凸顯了他不懼強暴、打抱不平的勇敢形象。平常他的批評結(jié)束在“中國是無望的”,這次他沒有說這句話,也沒有喝完茶就走了,表明他從標語中受到了鼓舞,反映出他從沉淪、失望到覺醒、看到希望的變化。(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給分。)
9.小說主體部分由人物對話構成有哪些好處?請結(jié)合作品簡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利于表現(xiàn)人物性格。對話描寫凸顯了張丙愛發(fā)議論、善良、勇敢、正義的覺醒者形象,以及打小孩的壯小伙卑躬屈膝、欺壓同胞的洋奴形象。使情節(jié)緊湊集中。小說的主要情節(jié)通過“我”的反復發(fā)問和張丙的回答來展開推動,不枝不蔓,簡單高效,線索清晰。契合人物活動。故事寫張丙和“我”喝茶聊天,以對話展開合情合理。巧點小說主題和時代背景。結(jié)尾借人物之口點出“五九”的含義,表現(xiàn)社會環(huán)境和銘記歷史、勿忘國恥的主題。提升讀者閱讀體驗。通過獨立成段的對話敘述故事,讓讀者有一種身臨其境的現(xiàn)場感。(每點2分,答出三點得滿分。意思對即可。)
二、古代詩文閱讀(34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
李繪,字敬文。六歲便求入學,家人以偶年俗忌,不許,遂竊其姊筆牘用之。未逾晦朔,遂通《急就章》,內(nèi)外以為非常兒。后敕撰五禮,繪與太原王乂同掌軍禮。魏靜帝于顯陽殿講《孝經(jīng)》《禮記》,繪與從弟騫、裴伯茂、魏收、盧元明等俱為錄議,簡舉可觀。每霸朝文武總集,對揚王庭,常令繪先發(fā)言端,為群僚之首。音詞辯正,風儀都雅,聽者悚然,文襄益加敬異。又掌儀注。
武定初,兼散騎常侍,為聘梁使主。梁武問高相今在何處?黑獺①若為形容?高相②作何經(jīng)略?繪敷對明辯,梁武稱佳。與梁人泛言氏族,袁狎曰:“未若我本出自黃帝,姓在十四之限?!崩L曰:“兄所出雖遠,當共車千秋③分一字耳!”一坐皆笑。前后行人皆通啟求市,繪獨守清尚,梁人重其廉潔。
使還,拜高陽內(nèi)史??ぞ撑f有三猛獸,人常患之。繪欲修檻,遂因斗俱死于郡西。咸以為化感所致,皆勸申上。繪曰:“猛獸因斗而斃,自是偶然,貪此為功,人將窺我。”竟不聽。高陽舊多陂淀,繪至后,淀水皆涸,乃置農(nóng)正,專主勸課,墾田倍增,家給人足。瀛州三郡人俱詣州,請為繪立碑于郡街。
河間太守崔諶,恃其弟暹勢,從繪乞麋角鴿羽。繪答書曰鴿有六翮飛則沖天麋有四足走便入海下官膚體疏懶手足遲鈍不能近追飛走遠事佞人時文襄使暹選司徒左長史,暹薦繪,既而不果,咸謂由此書。及文襄嗣業(yè),普代山東諸郡,其特降書征者,唯繪與清河太守辛術二人而已。至,補大將軍從事中郎,遷司馬。文襄以前司徒侯景進賢冠賜繪曰:“卿但直心事孤,當用卿為三公,莫學侯景叛也?!奔拔男檬?,仍為丞相司馬。天保初,除司徒右長史。繪質(zhì)性方重,未嘗趣事權門,以此久而沈屈。卒,贈南青州刺史,謚曰景。
(節(jié)選自《北史·李繪傳》,有刪改)
【注】①黑獺:即宇文泰,字黑獺,鮮卑族,西魏的實際掌權者,亦是北周政權的奠基者。②高相,即高歡,字賀六渾,東魏權臣,北齊王朝奠基人,史稱齊神武帝。③車千秋:戰(zhàn)國時齊國宗室后裔,曾官及西漢丞相之位。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繪答書曰/鴿有六翮飛/則沖天/麋有四足走/便入海/下官膚體疏懶/手足遲鈍不能/近追飛走/遠事佞人/
B.繪答書曰/鴿有六翮飛/則沖天/麋有四足走/便入海/下官膚體疏懶/手足遲鈍/不能近追飛走/遠事佞人/
C.繪答書曰/鴿有六翮/飛則沖天/麋有四足/走便入海/下官膚體疏懶/手足遲鈍/不能近追飛走/遠事佞人/
D.繪答書曰/鴿有六翮/飛則沖天/麋有四足/走便入海/下官膚體疏懶/手足遲鈍不能/近追飛走/遠事佞人/
10.C(根據(jù)文意確定。)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五禮指古代的五種禮制,即吉禮、兇禮、軍禮、賓禮、嘉禮。聘、盟等國事活動為賓禮,冠禮、婚禮、宴飲之禮為吉禮。
B.姓是標志家族系統(tǒng)的稱號,氏是姓的分支,是標志宗族系統(tǒng)的稱號。夏、商、周三代,貴族男子稱氏,婦人稱姓。
C.從弟即堂弟,“從”指堂房親屬,如從父即伯父、叔父,從子即侄兒,從女即侄女,堂房是同宗而非嫡親的親屬。
D.三公指國君手下負責軍政事務的最高長官,是中國古代朝廷中最尊顯的三個官職的合稱,文中的侯景就曾位至三公之列。
11.A(冠禮、婚禮、宴飲之禮為嘉禮。)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李繪天資聰穎,幼而好學。他六歲時就要求入學,家人因逢雙的年齡是民俗忌諱的而沒有允許,于是他偷用姐姐的筆和寫字板,不到一個月便讀懂了《急就章》。
B.李繪嫻于辭令,善于應答。在朝廷面君奏對時,言辭華美雅正,風度儀態(tài)閑雅。出使梁時,回答武帝的問題,對答清晰,武帝稱佳;評價袁狎的話語,機智巧妙。
C.李繪善理政事,惠澤百姓。任高陽內(nèi)史時,興修水利,消除水患,設置農(nóng)正一職來主管勉勵督促農(nóng)桑之事,墾田倍增,家給人足。百姓十分感激,請求給他立碑。
D.李繪清正廉潔,剛正不阿。出使梁時獨守清高,梁人敬重他的廉潔;河間太守崔諶倚仗弟弟崔暹的勢力向他索要麋角鴿羽,他回信拒絕,不趨附奉事權貴豪門。
12.C(“興修水利,消除水患”于原文無據(jù)。)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繪欲修檻,遂因斗俱死于郡西。咸以為化感所致,皆勸申上。(5分)
譯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文襄嗣業(yè),普代山東諸郡,其特降書征者,唯繪與清河太守辛術二人而已。(5分)
譯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1)李繪打算修建柵欄,猛獸竟因為互斗一起死在郡境西部。人們都認為這是教化感應導致的結(jié)果,都勸他奏明皇上。(計分點:“檻”“化感”“申上”各1分,句意2分。)
(2)到文襄帝繼承大業(yè)后,普遍更換了太行山以東各郡的官員,其中被特地下詔書征召的官員,只有李繪與清河太守辛術兩人罷了。(計分點:“嗣業(yè)”“山東”“特降書征”各1分,句意2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4~15題。
午枕①
王安石
百年春夢去悠悠,不復吹簫②向此留。
野草自花還自落,鳴鳩相乳亦相酬。
舊蹊埋沒開新徑,朱戶欹斜見畫樓。
欲把一杯無伴侶,眼看興廢使人愁。
【注】①本詩寫于宋神宗去世后,當時新法已被全部廢除。②吹簫:《列仙傳》記載,蕭史善吹簫,作鳳鳴。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作鳳樓,教弄玉吹簫,感鳳來集,弄玉乘鳳、蕭史乘龍,夫婦同仙去。
14.下列對這首宋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3分)( )
A.首句敘事點題,詩人午后就枕而眠,醒來夢境已悠然遠去,“百年”二字寫出夢中所歷時間之長。
B.第二句化用蕭史、弄玉之典,感慨自己沒有神仙道術可以長留夢境之中,表達了對夢境的留戀。
C.頷聯(lián)寫了野草的花開花落,鳴鳩的相乳相酬,句句是景語,句句亦是理語,景理結(jié)合,頗具深意。
D.“朱戶欹斜見畫樓”一句,描寫朱戶畫樓興廢迭代的情狀,對比之中抨擊了豪門貴族的奢侈生活。
14.D(“抨擊了豪門貴族的奢侈生活”錯,這句暗示世間人事的不斷變化和富貴榮利的不足慕。)
15.這首詩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結(jié)合詩句具體分析。(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①新法被廢的痛苦與惋惜之情。首句既是寫實,又寄寓了政治上的感慨。新法被廢,如夢消散,詩人內(nèi)心無比痛苦、惋惜。尾句則直抒愁情。②新事物必將代替舊事物的哲理感悟。中間兩聯(lián)通過對野草、鳴鳩、舊蹊、新徑、朱門、畫樓的描寫,闡釋自然有新陳代謝、人事有興廢更迭之理。③知音難覓的孤寂與苦悶?!坝岩槐瓱o伴侶”,寫出了詩人想偕侶暢飲共敘卻無人陪伴的孤苦。(答出一點給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白的《蜀道難》中,“__________________”用夸張手法極言山峰之高,山峰座座相連聳入云霄,而“__________________”則寫出了瀑布飛瀉、爭相喧鬧的場景。
(2)荀子《勸學》中表明君子的智慧、道德可以通過廣泛學習、不斷反省而得以提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一詩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運用典故,表達了作者懷念故友的情感,暗示了自己因世事變遷而惆悵的心情。
16.(1)連峰去天不盈尺 飛湍瀑流爭喧豗
(2)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3)懷舊空吟聞笛賦 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題。
“早春江上雨初晴,楊柳絲絲夾岸鶯。畫舫煙波雙槳急,小橋風浪一帆輕?!比斯ぶ悄軝C器人“九歌”____________,創(chuàng)作了這首清新別致、朗朗上口的小詩?!熬鸥琛眲?chuàng)作之所以能信手拈來,是因為“熟讀唐詩三百首”,它儲存了從初唐到晚清的30萬首詩篇,然后通過深度學習模型,( ),按照主題需要解碼輸出一首完整的詩。
如今,人工智能技術____________,各式各樣的智能機器人早已各顯神通,“張小明”是國內(nèi)第一款綜合大數(shù)據(jù)分析、自然語言處理與機器學習技術的人工智能寫稿機器人。俄羅斯在舉辦世界杯足球賽期間,“張小明”記者16天撰寫了450多篇體育新聞,并與直播同步的速度發(fā)布,最終____________,一戰(zhàn)成名。
“強大的人工智能崛起,要么是人類歷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我們應該竭盡所能,確保它的未來發(fā)展對我們和環(huán)境有利。”斯蒂芬·霍金生前如是警醒。當詩歌創(chuàng)作這一人類精神文化最后的堡壘被逐漸攻破,你我手中的飯碗豈不是岌岌可危?不過也有專家認為這是____________。
17. 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成語,全都恰當?shù)囊豁検?3分)( )
A.牛刀小試 蒸蒸日上 眾望所歸 庸人自擾
B.牛刀小試 日新月異 不負眾望 杞人憂天
C.初露鋒芒 日新月異 眾望所歸 杞人憂天
D.初露鋒芒 蒸蒸日上 不負眾望 庸人自擾
17.B(初露鋒芒:比喻剛顯露出某種力量或才能。牛刀小試:比喻有很大的本領,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蒸蒸日上:比喻事業(yè)天天向上發(fā)展。日新月異:每天每月都有新的變化,形容進步、發(fā)展很快。不負眾望:不辜負大家的期望。庸人自擾:泛指本來沒有問題而自己瞎著急或自找麻煩。杞人憂天:比喻毫無必要的憂慮和擔心。)
18.下列在文中括號內(nèi)補寫的語句,最恰當?shù)囊豁検?3分)( )
A.古詩中的“潛規(guī)則”被掌握,摸索出一套作詩的規(guī)律
B.摸索出一套作詩的規(guī)律,古詩中的“潛規(guī)則”被掌握
C.摸索出一套作詩的規(guī)律,自己學習古詩中的“潛規(guī)則”
D.自己學習古詩中的“潛規(guī)則”,摸索出一套作詩的規(guī)律
18.D(前面是“學習”,同時注意“學習”和“摸索”的先后順序。)
1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3分)( )
A.在俄羅斯舉辦世界杯足球賽期間,“張小明”記者16天撰寫了450多篇體育新聞,并以與直播同步的速度發(fā)布。
B.在俄羅斯舉辦世界杯足球賽期間,“張小明”記者16天撰寫了450多篇體育新聞,并與直播同步的速度發(fā)布。
C.俄羅斯在舉辦世界杯足球賽期間,“張小明”記者16天撰寫了450多篇體育新聞,并以與直播同步的速度發(fā)布。
D.俄羅斯在舉辦世界杯足球賽期間,“張小明”記者16天撰寫了450多篇體育新聞,并以直播同步的速度發(fā)布。
19.A(原句有兩處錯誤,中途易轍,成分殘缺。)
20.根據(jù)下面一段文字,仿照示例,在方框內(nèi)填寫恰當?shù)脑~語。(每空不超過6個字)(5分)
太平猴魁,中國歷史名茶之一,創(chuàng)制于1900年。產(chǎn)于黃山北麓的黃山區(qū),產(chǎn)地低溫多濕,土壤通透性好,土質(zhì)肥沃,云霧籠罩。此茶具有湯清質(zhì)綠、香氣濃、滋味醇、回味甜的特點。采摘標準為一芽三葉初展,谷雨前后,當20%芽稍長到一芽三葉初展時,即可開園。太平猴魁精工細制,分殺青、毛烘、足烘、復焙四道工序。太平猴魁茶葉有利尿、減肥、防齲齒、美容護膚等多重功效。
20.①產(chǎn)地條件優(yōu)越?、谏阄毒慵选、鄄烧獣r機講究?、苤谱骶殹、莨πл^多(每點1分,共5分)
21.這是某報“慶祝改革開放40年·數(shù)說”系列報道的開欄語,在標點、字形、數(shù)字規(guī)范使用、語言得體等方面存在六處問題,請找出并作修改。(6分)
時間是最真實的記錄者,也是最偉大的書寫者。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40年來,中國人以敢闖敢干的勇氣和自我革新的擔當,闖出了一條新路、好路,實現(xiàn)了從“趕上時代”到“引領時代”的偉大跨越。今天的中國,已經(jīng)成為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第一大工業(yè)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中國連續(xù)多年對世界經(jīng)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現(xiàn)行聯(lián)合國標準下的7億多貧困人口成功脫貧,這說明“改革開放為世界造就了一個‘中國奇跡’?!北謭髲慕裉炱鹜瞥觥皵?shù)說”系列報道,通過數(shù)據(jù)和圖表,全面反應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在各個領域發(fā)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激勵廣大干部群眾以逢山開路、遇水駕橋的開拓精神,將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yè)推向前進,務必關注。
21.(1)“18年”改為“2018年”
(2)“‘中國奇跡’。”中的句號應放在雙引號外
(3)“敝報”改為“本報”
(4)“反應”改為“反映”
(5)“駕橋”改為“架橋”
(6)“務必”改為“敬請”(答對一點1分,共6分)
四、寫作(60分)
2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
英國某家報紙曾給讀者出了個討論題:這個世界的問題出在哪里?最簡短的是作家切斯特頓平靜地回答——親愛的先生們,在我。
讀了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請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
22.略
數(shù)學語文英語物理化學
生物歷史地理政治其他
備案號:鄂ICP備17009702號-1 聯(lián)系方式:2645034912@qq.com
答案圈提供的所有內(nèi)容均是網(wǎng)絡轉(zhuǎn)載或網(wǎng)友提供,本站僅提供內(nèi)容展示服務,不承認任何法律責任。
(網(wǎng)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