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何時起,人們做事開始提倡“別那么累”,有人贊賞這種變化,也有人為之擔憂。
考場如賽場,時間緊任務重,行文思路要力求簡潔、清晰、準確:
1、有哪些社會現(xiàn)象,一看就符合“那么累(人)”的感官直覺。
2、下定義,什么是累?累=身體疲累or心力交瘁,也可以是身心俱疲。
3、人們?yōu)槭裁磿澷p/提倡做事“別那么累”?!皠e那么累”有什么好處,能解決什么問題?
4、人們?yōu)槭裁磿鷳n做事“別那么累”?!皠e那么累”的價值觀是否引起某些更不堪的局面?
5、于我們自身而言,怎樣權衡累與不累?
范文:
累之根本
近些年,社會思潮從“別那么累”,一路演變到“佛系”、“躺平”、“擺爛”??梢?,人們對做人做事內(nèi)否擺脫內(nèi)卷的重負,愈發(fā)關注、反思?!皠e那么累”的善意勸說,有人擊節(jié)贊嘆,也有人憂心不已。依我之見,要想真正獲得有閑有趣有意義的人生,必先領會累之根本。
什么是累?一般來說,累一個人不再有氣力做事,也包含一個人失去做事的熱情和行動力。當下,工具理性的思潮塑造了人對成功的渴望,即便是半自然狀態(tài)的學習生涯中,亦有無數(shù)學子忍著“累”,用努力換取成功,卻在徒勞無獲后陷入身心俱疲的困境。現(xiàn)代性的精神危機解釋了人們?yōu)楹伍_始提倡“別那么累”。每當“過勞死”的新聞占據(jù)媒體醒目位置,大眾便會再一次審視“累”的方式和意義。
但是,“別那么累”是對無意義的累到極致的勸阻,而非意味著做事可以“一點都不累”。學習中的常識積累、計算力、判斷力等本領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取得的,走捷徑是對人能力成長的最大欺騙。
偉大的成就離不開艱苦的付出,勞累是一路求索的側寫,而我們所追求的是科學做事、理性做事,不是蠻干或懈怠。也許我們應以學者們?yōu)榘駱訛槿颂幨拢嘿M馬大定理的證明之路是一場連續(xù)300多年的接力賽,屠呦呦深入青蒿素的探究已做好奉獻一生的心理準備,袁隆平更是在培育雜交水稻的道路,行至生命的終點。身雖累,但心滿意足、無怨無悔——這是我們學業(yè)階段,甚至是一生應當效仿的精神氣質(zhì)。
另外,現(xiàn)實生活中不乏人遭遇信仰危機后,選擇“躺平”,身心都如泥沙俱下,既不修煉技能又不打磨認知——“別那么累”竟成為他們理直氣壯的托辭。正如早期引發(fā)社會關注的深圳“三和大神”們,沉淪之后的他們無所事事,以最低限度的勞動謀求最低的生存狀態(tài),即便有朝一日幡然醒悟也因錯失了自身與時代的機遇難有翻身的機遇。一點都不累的人,恰恰是最累的,人這一生畢竟不能沒有生命的意義,累是人尋求價值的副產(chǎn)品而已。
梁遇春在《春醪集》中寫道:“生命久如暗室,不妨礙我明寫春詩”。我們不能說累的困境存在于生命本身,反而人的價值正是在克服累的過程,向上向?qū)徝谰辰绲摹靶牧鳌边~進的體驗,每一點小努力,揮汗的小疲憊,都不妨礙我們行穩(wěn)致遠。
備案號:鄂ICP備20003817號-2 聯(lián)系方式:2645034912@qq.com
答案圈提供的所有內(nèi)容均是網(wǎng)絡轉(zhuǎn)載或網(wǎng)友提供,本站僅提供內(nèi)容展示服務,不承認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