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社交平臺(如微信)"三天可見"的功能引發(fā)熱議:有人認為這是對私人領域的保護,有人認為這是對真誠交流的阻隔。
生活中,我們總要在"敞開"與"封閉"之間尋找平衡點。
請結合現(xiàn)實生活或個人經歷等,寫一篇關于人際邊界與情感聯(lián)結的議論文。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范文:
竹簾半卷處自有明月來
江南園林的漏窗,既阻隔了市井喧囂,又放入了滿庭月色;文人書房的屏風,既劃分了會客與獨處的空間,又讓墨香在虛實間流轉;茶室垂落的竹簾,既篩去了灼人暑氣,又留住了穿林清風。社交平臺上的"三天可見"恰似這些精巧的隔斷,在數字世界里構建著流動的邊界——阻而不絕,隔而不斷,讓情誼在恰好的距離間抽枝展葉。
你看那青瓦白墻的院落,門楣上懸著"閑人免進"的木牌,墻角卻探出殷勤的凌霄花;你聽那長江畔的漁家,船篷垂下遮雨的蘆席,艙內卻飄出待客的炊煙;你觀那水墨畫卷里,山巒疊嶂鎖住半幅天地,云霞卻從峰巒缺處涌來。設置社交邊界的人,何嘗不是在修筑這樣的精神院落?三日的屏障擋住的是窺探的目光,墻頭的花枝搖曳的卻是相知的期待。
宋人愛在庭院布置九曲回廊,三步一折,五步一轉,轉角處的芭蕉卻將綠意送至客衣;明清文人作畫講究"疏可走馬,密不透風",留白處卻讓觀者聽見松濤;戲曲舞臺上的水袖翻飛如屏障,眼波流轉處卻洞開千言萬語。當代人設置朋友圈時限,恰似在數字空間揮灑這樣的寫意筆墨:三日為限不是冷漠的拒絕,而是邀約的序章——若你愿涉江而來,我自當掃雪烹茶。
黃梅雨季的油紙傘,遮住的是急雨,擎起的是晴空;寒夜圍爐的碧紗櫥,擋住的是朔風,攏住的是暖意;仲夏荷塘的田田葉,隔開的是暑氣,托起的是紅萼。那些批評"三天可見"阻隔真誠的人,或許未曾讀懂這層層屏障里的溫柔:正是有了疏密相間的籬落,情感的藤蔓才能循著光的縫隙攀援;正是存在欲說還休的留白,心靈的唱和才能穿越時空產生共鳴。
當我們?yōu)榕笥讶Π聪?quot;三天可見",恰似在宣紙上暈染開一抹淡墨。這抹氤氳既守護著獨坐小樓的靜謐,又為知音預留了題詩的余地;既讓過往悲歡沉淀為珠玉,又讓未來相遇醞釀成佳釀。原來最高妙的人際交往,從來不是赤裸裸的袒露,而是如蘇州園林那般——在花墻月洞之間,讓兩處風景合成完整的人間。
備案號:鄂ICP備17009702號-1 聯(lián)系方式:2645034912@qq.com
答案圈提供的所有內容均是網絡轉載或網友提供,本站僅提供內容展示服務,不承認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