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和吳孟超兩位國士在同一天去世,人們紛紛以各種方式表示悼念。5月28日,為我們照亮過前路的群星又隕落兩顆:歷史學家、教育家章開沅在武漢去世,享年95歲;歷史學家、翻譯家何兆武在北京去世,享年100歲。對于普通大眾來說,那一群人、那一段歷史,正在一點一點遠去……年輕的我們,又將匯聚為新的、充滿活力的河流,發(fā)展壯大,繼續(xù)奔騰。
請結合上述材料,以“逝去與新生”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析:
1.抓關鍵詞和關鍵句:關鍵句:“那一群人、那一段歷史,正在一點一點遠去……年輕的我們,又將匯聚為新的、充滿活力的河流,發(fā)展壯大,繼續(xù)奔騰?!标P鍵詞:“逝去”“歷史”;“新生”“奔騰”。
2.厘清話題關系,把握話題重心:以“逝去與新生”為話題作文,作文的立足點在于“‘逝去者’對‘新生者’的影響”和“‘新生者’對‘逝去者’的傳承、弘揚”。簡言之,本話題的重心在于“逝去”與“新生”的關系,倘若專寫“逝去”或“新生”,沒有突出二者之間的聯(lián)系,則屬于偏離題意。
范文:
“逝者”已矣,“新生”可追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每個人都將在時光的飛逝中慢慢老去,最終化作浩渺長空的星辰。然而,人生代代無窮已。正如盎然的春意驚現(xiàn)于冬意的闌珊,唯美的夜幕降臨于夕陽的“消逝”,每一次的“逝去”,都暗寓著下一次更好的“新生”。
2021年5月22日,“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帶著他的“禾下乘涼夢”溘然長逝。他完成了喂飽14億國人的使命,也將“強國強種”“富國強農(nóng)”的信念深深植根于新生一代人的心中。就在同一天,吳孟超國士去世,但他獻身科研投身醫(yī)療事業(yè)的愛國精神必將被歷史永遠銘記;5月28日,章開沅、何兆武兩位文化巨匠與世長辭,但他們寫下的作品,教過的學生,必將成為歷史上一個個閃閃發(fā)光的足跡!
來者可追,志存高遠。不負韶華,不負國家。
習近平總書記說:“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以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放眼這“新生”一代,他們的確做到了:22歲的天才少年曹原,兩周之內在國際著名科學期刊《自然》上發(fā)表兩篇論文;16歲的曾文蕙作為中國第一位滑板選手一路過關斬將,殺進決賽,彌補了中國滑板項目世界賽事的空白……接過前輩手中的接力棒,一股股新生力量匯入國家的海洋。年輕的我們將志存高遠,勇?lián)姑?,繼往開來,奔涌到民族復興的輝煌遠方。
“逝去”成就歷史,“新生”開創(chuàng)未來。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前輩們一路披荊斬棘,篳路藍縷,才創(chuàng)造了中國“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輝煌歷史。作為“新生”的一代,我們更應該昂首挺胸,朝氣蓬勃,賡續(xù)奮斗血脈,開創(chuàng)嶄新未來。
狄更斯在《雙城記》中說:“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人們面前有著各種事物,人們面前一無所有?!倍乙舐暤卣f:生逢盛世,這是前所未有的好時代;眾志成城,這是可以變得更加美好的社會主義新時代。在這個“千帆競發(fā),百舸爭流”的偉大時代,我們緬懷“逝去”,是為了更好地傳承精神和賡續(xù)血脈;我們崇尚新生,是為了國家富強和民族復興的輝煌未來!站在“逝者”的肩上,新生的我們可以變得更強,飛得更高,走得更遠!
斯人已矣,來者可追。愿逝者永遠安息,望新生倍加努力!
備案號:鄂ICP備20003817號-2 聯(lián)系方式:2645034912@qq.com
答案圈提供的所有內容均是網(wǎng)絡轉載或網(wǎng)友提供,本站僅提供內容展示服務,不承認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