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xiàn)代社會,高清紀錄片可呈現(xiàn)熱帶雨林的繁茂、極地冰川的壯麗,虛擬現(xiàn)實設備能模擬漫步山間、泛舟湖海的愜意,打開手機就能欣賞美景直播……然而,仍有許多人執(zhí)著于親身奔赴自然。
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對這種現(xiàn)象的認識和思考。
范文:
步入虛擬下的真實自然
在現(xiàn)代社會,伴隨著信息技術與圖像處理能力的飛速發(fā)展,我們已經(jīng)逐漸將“天涯”化為“咫尺”:高清紀錄片可呈現(xiàn)熱帶雨林的繁茂,虛擬現(xiàn)實設備能模擬漫步山間的愜意……然亦有許多人執(zhí)著于親身奔赴自然。我認為這一社會現(xiàn)象直指技術科學與自然界的張力,值得我們深思。
誠然,技術的飛躍突破為我們的生活帶來許多便利,其即時性與對設備環(huán)境的兼容性給予了我們身處樸素物質條件之下亦有機會窺見大千世界的可能。我們不再囿于時空的限制,能欣賞來自感受到千里之外從未目睹的山水風光,拓展眼界的同時又免去了舟車勞頓之苦。
然而,為何仍有許多人不遺余力奔赴自然,縱使“詩與遠方”似乎已近在眼前?就影像等科學技術的基本性質來看,這一“虛擬自然”是一種既定存在,充斥著“人為屬性”,是經(jīng)他人或技術偉力捕捉,而后加工改造后的“自然”。凝滯于“此在”的時空當中,缺少了生命與活力。相較而言,“自然”作為一種“自在”的狀態(tài),更彰顯出動感與磅礴熱情。
因此,現(xiàn)代人對自然的奔赴便有了依據(jù)。他們不再滿足于裁剪精致的“配給”模式,轉而以獨立、自由之姿投入對大自然的切身觀察。這種親身體會或許并不具備如遙感等強力技術手段下的全知廣闊,卻是一張具體而微,以人性自然為地基的生命圖卷,我們以獨特而個性化的視角描摹著世間萬緣,最終在多元調和的價值中達成圓融通達。顯然,這種豐富性的人本視角是縮短時空距離的冰冷技術所無法彌合的。
更進一步,我們亦應當為這份執(zhí)著態(tài)度而歡欣鼓舞。我們不再是王開嶺筆下“浪漫的乏散與詩意的潰敗”的現(xiàn)代人,相反,我們對自然的追求正閃爍著創(chuàng)造性而實踐存在的人本性中的超越性與批判性維度。我們并不受制于技術為我們量身打造的溫暖而舒適的“一丈天地”,而是致力于親近自然、體悟推究,接近生活本來的樣子,這是精神明亮的人對技術蔓延乃至異化的清醒察覺,更是人發(fā)揚主體精神,力圖更真實認知世界的生命微光。
讓我們對這份“奔赴自然”再審視,我們也應注意,執(zhí)著于自然并不意味著否定以技術手段復現(xiàn)自然為我們做出的貢獻。“天涯咫尺”的虛擬自然更應適足我們切身探索自然的精神動力,引導人們從日復一日、屈身一隅的蕪雜生活中感受到生命熱情??梢哉f,對“虛擬自然”的態(tài)度不是拋棄,而是揚棄,但我們真正理解“技術自然”與“真實自然”平衡之時,便看清了手段與目的之關聯(lián),正如齊美爾所言,“人是不能棲居在橋上的”,此刻的我們方能為自己掌舵,借助技術之力駛向大千世界。
現(xiàn)代社會不乏泛濫的“虛擬自然”,亦不乏用心思考,親身奔赴自然的“梭羅”,愿你我借力攀登,以對自然生命熱烈真摯的愛,行至瓦爾登湖邊。
備案號:鄂ICP備17009702號-1 聯(lián)系方式:2645034912@qq.com
答案圈提供的所有內(nèi)容均是網(wǎng)絡轉載或網(wǎng)友提供,本站僅提供內(nèi)容展示服務,不承認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