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先生曾說:“夢里走了千萬里,醒來還是在床上?!?span style="display:none">xug答案圈
以上材料對我們頗具啟示意義。
請結合材料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
范文:
赤足丈量大地者方知山河壯闊
艾青筆下的"夢中行路"與"床上醒轉",恰似一面青銅古鏡,映照出人類永恒的困境:有人沉醉于虛幻的云端漫步,有人選擇在荊棘叢生的土地上留下帶血的腳印。那些真正改變世界的靈魂,從來都是將思想的火花淬煉成行動的利劍,在現實的鐵砧上鍛造出璀璨的光芒。
古希臘神話中的普羅米修斯盜取火種時,并非在奧林匹斯山空想天火之美,而是攀上險峻的懸崖直面宙斯的雷霆。十五世紀的達芬奇在繪制《蒙娜麗莎》前,曾解剖三十余具尸體研究人體構造,在佛羅倫薩的街頭觀察四萬種微笑。這些文明的先驅者用行動詮釋著:思想若不能化作實踐,就如同困在琥珀中的蝴蝶,雖閃耀著永恒的光澤,卻永遠失去了振翅的可能。正如王陽明在龍場驛的寒夜里頓悟:"知行原是兩個字,說一個工夫。"
敦煌莫高窟的壁畫歷經千年風沙依然絢爛,正是因為一代代畫工在洞窟中耗盡畢生心血。唐代畫圣吳道子"窮丹青之妙",在長安寺廟的墻壁上畫出"吳帶當風"的飄逸;北魏無名畫師在鳴沙山下點起油燈,將佛陀的故事繪入巖壁。若沒有這些躬身實踐的藝術家,再精妙的構思也不過是空中樓閣。正如敦煌研究院首任院長常書鴻所言:"洞窟里的每一筆都是修行,每一畫都是證道。"
當代量子物理學家潘建偉在合肥實驗室里搭建量子通信網絡時,面對的是無數個不眠之夜。他深知量子糾纏理論的精妙,但更明白要讓光子穿越大氣層實現密鑰分發(fā),需要將理論化作精密的光學儀器。這讓人想起蘇軾在《石鐘山記》中的頓悟:"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當"墨子號"衛(wèi)星劃破天際時,正是這種務實精神讓中國的量子科技走在世界前列。
站在歷史的長河邊回望,那些真正推動文明進程的,從來不是躺在錦衾中的空想家,而是用雙腳丈量大地的行者。從張騫鑿空西域到鄭和下西洋,從徐霞客孤身探幽到竺可楨建立物候觀測網,中華民族的實踐智慧始終在血脈中流淌。當我們在星空中尋找方向時,不要忘記最亮的北斗永遠在行路者的頭頂閃爍。唯有讓思想的羽翼扎根于現實的土壤,才能在時代的蒼穹下翱翔出壯美的軌跡。
備案號:鄂ICP備17009702號-1 聯(lián)系方式:2645034912@qq.com
答案圈提供的所有內容均是網絡轉載或網友提供,本站僅提供內容展示服務,不承認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