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
今人不會讀書。如讀《論語》,未讀時是此等人,讀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讀。([宋]程頤)
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明]曹學佺)
讀書即是立德。([清]曾國藩)
讀書人,懂道理的啊,不能貪別人的東西。(撿獲萬元現(xiàn)金苦等失主的75歲賣花奶奶)
校學生會擬就“今天,我們如何做個真正的讀書人”推出一期讀書???,邀請你作為高二學生代表撰寫一篇稿件,和同學們談談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結合一則或幾則材料內容及含意完成寫作任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范文:
泛舟學海上,奮楫有書生
讀書人,或稱書生,一個念來就覺得平和而充滿希望的詞語。是隱者陶潛,躬耕南畝,樂琴書消憂;是謫士東坡,月朗風清,頌《詩經(jīng)》篇章;是炮火紛飛,西南聯(lián)大師生弦歌不絕……有讀書人在,文明薪火傳承,人類精神不滅。
但“讀書人”這個稱謂,多被世人蒙之以功利色彩。古代實行科舉取士,“欲渡無舟楫,端居恥圣明”,于是學海無涯,寒窗苦讀作舟,只為能“一朝看盡長安花”。士農工商,讀書人排在四民之首,讀書就是登上云頭的梯子,是寒門子弟的信仰。而現(xiàn)在,讀書仍然是我們奔向理想生活之路,山區(qū)孩子也能因讀書離開偏遠的大山。但,如果讀書僅為“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所讀之書僅僅是從前的四書五經(jīng)到現(xiàn)在統(tǒng)一的教科書,一旦登上彼岸,即棄書如棄舟,那絕稱不上真正的讀書人。
真正的讀書人,讀書是自我人格的完善。古有“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常是讀書人”之說,如《紅樓夢》賈雨村之流。當今社會,高學歷知識分子犯罪的案例并不少見,不免令人唏噓不已。若無德,滿腹學問,適足助其為惡。閱讀充滿前人經(jīng)驗與智慧的文字后,感覺在立身處世時受到影響,覺得若品德有虧,有辱讀書人斯文,不屑為之,這才是深層閱讀該有的效果。就像撿獲萬元現(xiàn)金苦等失主的杭州賣花奶奶說的:“讀書人,懂道理的啊,不能貪別人的東西。”讀書人,不僅是知識豐富,在世人看來也更懂道理更守道理。在讀書中掌穩(wěn)美德的羅盤,才能在浩瀚的大海行穩(wěn)致遠。
真正的讀書人,讀書是學以致用的鋪墊。書分為有字之書和無字之書。書外的世界更值得我們探索、尋求。毛澤東等革命前輩,書生意氣,揮斥方遒,在革命大風大浪中探求救國真理;朱有勇院士在云南瀾滄江邊教農民種土豆脫貧致富,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果農木村秋則在無農藥、無公害種植書《自然農法》中得到方向,卻在森林野果樹上得到啟示,用11年艱難種出奇跡的蘋果。不能將書中的知識實踐到生活中,再高的學問都是浮云,只能徒嘆“百無一用是書生”。風平浪靜,練不出精悍的水手;真正的讀書人,不會滯留于港口,而是在劈波斬浪、險灘激流中鍛煉成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才。
真正的讀書人,讀書是支撐人生的力量。宋代理學家程頤說:“讀《論語》,未讀時是此等人,讀了后又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讀?!闭嬲淖x書人,能將書中道理內化為立身立心的力量:武將關羽,夜讀《春秋》,濡染儒學道義;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總冠軍雷海為,送餐之余詩詞相伴,身在井隅心向星光;《基度山伯爵》的主人公含冤入獄,在獄中法利亞長老教授他廣博的知識,造就了一個新的人。有了知識,能思考、處理問題,愛德蒙才能越獄化名基度山伯爵,并利用自己的財富報恩復仇。讀書能充實頭腦、開闊視野。“經(jīng)天緯地才能,由學問成就”,肚子里有了“墨水”,才能遠程中動力十足。書籍是我們駛向大海更遠處的舟楫,這制造舟楫的材料要選足夠厚實的,能帶來優(yōu)秀養(yǎng)分的。讀好書,便是很重要的一步,在明白“讀書好”并做到“好讀書”,如此,知識便能將我們武裝,擁有抵御風吹浪打的力量。
形容讀書人,常用“心憂天下”“社會良心良知”“勇立潮頭敢為先”“恬淡溫潤”“知書達理””文質彬彬”“腹有詩書氣自華”……這樣的書生意氣,是我一生向往。泛舟學海,讓仁愛之燈端正航向,讓君子之風吹動袂裳,讓奮揮之槳擊空明兮溯流光!
備案號:鄂ICP備17009702號-2 聯(lián)系方式:1872935735@qq.com
答案圈提供的所有內容均是網(wǎng)絡轉載或網(wǎng)友提供,本站僅提供內容展示服務,不承認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