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曹操平定北方后,率大軍南下,逐劉備,進逼東吳。東吳方面分化為主降派和主戰(zhàn)派,主戰(zhàn)派主張聯(lián)劉抗曹。劉備也有聯(lián)吳抗曹之心,派諸葛亮前往東吳游說。諸葛亮先用激將法,后分析時局,孫權聽后心動。都督周瑜力主抗曹,并指出了曹軍的不利因素,最后孫權斫案立誓,聯(lián)劉抗曹。
在廣佛中學“鑒古知今”的主題讀書會上,大家圍繞這個故事展開了熱烈的討論。面對強敵,孫權、諸葛亮、周瑜均有出彩的表現(xiàn),誰才是你最欣賞的人呢?請寫一篇發(fā)言稿,體現(xiàn)你的認識與思考。
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題
本題屬于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命題思路沿襲2020年高考全國卷Ⅰ作文題目,重點考查考生的理性思辨能力,同時涉及考生的文史積淀。小故事,大道理。臧否人物快意事,砥礪爭鳴三人行。文章要從古至今,巧妙自然地實現(xiàn)切換,從“他們”走向“我們”,即我們該從古人身上汲取怎樣的智慧,如何古為今用。評價歷史人物,可見出學生的見識;聯(lián)系現(xiàn)實人生,可見學生的才干,學以致用,能禆實用。而見解的高下,也將是作文優(yōu)秀與平庸的分水嶺。
范文:
孤膽有卓識,多謀且善斷
——“鑒古知今”主題讀書會上的發(fā)言
同學們:
“以文會友,以友輔仁”,讀書分享,何其快意!今天的“鑒古知今”主題讀書會,我發(fā)言的題目是“孤膽有卓識,多謀且善斷”。赤壁之戰(zhàn)中,面對強敵,孫權、諸葛亮、周瑜均有出彩的表現(xiàn),而周瑜是我最欣賞的人。
孫權從諫如流,諸葛亮有舌辯之才,都令人欣賞,但我更欣賞周瑜的膽識過人和多謀善斷。
人都說孫權文可安邦,武可定國,但赤壁一戰(zhàn)怎么打,孫權是猶豫不決的。人都說諸葛亮足智多謀,但在對赤壁一戰(zhàn)的分析上,周瑜的分析是勝過諸葛亮的。諸葛亮激將孫權“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僅僅使孫權知恥后勇。但周瑜卻洞若觀火,成竹在胸,他力排眾議,“建獨斷之明”,力主抗曹。為進一步打消孫權的疑慮,周瑜詳細條陳對手的不利因素,使“虜盡在吾目中”,終促使孫權斫案立誓,聯(lián)劉抗曹。
精于謀劃,果斷決策,世人常常稱道“房謀杜斷”。我看周瑜兼而有之。
面對強敵壓境,力主抗曹;孫權“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zhàn)未休”,其果決的背后,除了對天下形勢洞若觀火的體察,對敵我形勢深入縝密的分析,還得益于周瑜這樣一個文武雙全的大將輔佐。周瑜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從天時、地利、人心、糧草、疾疫等方方面面,指出曹軍必敗的結果?;馃啾?,絕非“東風予周郎便”的僥幸,周郎非凡的膽略、智謀,早已勾勒出赤壁大捷的雛形。
人說上兵伐謀,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其周郎之謂也。
問世間誰為英雄,周郎也。人說曹操乃天下梟雄,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故一世之雄也,但小小周郎卻談笑間使其百萬雄兵灰飛煙滅。《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借得東風,助周瑜火燒連營,那可是“演義”。
歷史的浮雕里面,有活著的自己。古往今來,成大事業(yè)、大成就者,莫不是膽略、智謀兼?zhèn)渲?,他們果斷決策謀事,小心求證成事。先賢們決斷、謀事的智慧,對于今天的我們也是大有裨益的。但愿同學們從今天的臧否人物、鑒古知今中,汲取智慧,完善自我,將一生宏謀,經(jīng)緯成錦繡人生。
我的發(fā)言完畢,謝謝大家!
備案號:鄂ICP備20003817號-2 聯(lián)系方式:1872935735@qq.com
答案圈提供的所有內(nèi)容均是網(wǎng)絡轉載或網(wǎng)友提供,本站僅提供內(nèi)容展示服務,不承認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