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在哲學上是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質的數量界限。在這個界限內,量的增減不改變事物的質,超過這個界限,就要引起質變。度,有很多用法,如高度、角度、尺度、制度、國度、氣度、透明度等。度,又有不同的意義,如高度決定視野,角度改變觀念,尺度把握人生,等。
以上材料引發(fā)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根據你的聯想和思考寫一篇文章。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本題是一道材料作文題,要求學生圍繞有關“度”的一段材料展開寫作。材料中分別總結概括了“度”的諸多內涵及其功用。可選擇其中的任何一個或多個角度立意,并結合自己的體驗和感悟作文。
參考立意
1.把握平衡藝術,追求適度。
這是一個變化的時代,更是一個發(fā)展的時代,凡事追求更高、更快、更強,卻發(fā)現教育失衡、經濟失穩(wěn)、精神失調、生活無趣、環(huán)境沉悶。其實,越是在變革的時代,越應該學習“平衡”的智慧,處理好快與慢的辯證關系,從而把握節(jié)奏、掌握方法、優(yōu)化路徑、追求適度。
2.走出小我世界,創(chuàng)造大度人生。
很多人只關注一時一事,成功時得意忘形,失敗時痛不欲生。人要學會走出小我的局限,著眼于現在但要放眼未來,不因一時之成敗而或喜或悲。學會登高遠眺,學會及時放下,學會逆境轉身,這樣才能收獲一種睿智、大度的人生。
3.尺度·角度·高度。
綜合“尺度”“角度”“高度”三個方面闡述,“尺度”為本,“角度”為路,“高度”為目標,走務實發(fā)展之路,成就非凡人生。
范文:
心度·寬度
度,在哲學上指保持自己的數量界限。萬物皆有度,如樓有高度、地有寬度、水有溫度。人亦有度,在人的一生中,度必不可少。人心應有度,心度決定人生的寬度。
高度由心定,想要遠眺,必先登頂。牛頓曾言:“我看得遠,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迸nD一生為歷史貢獻無數,他能夠遠眺星空,遠眺未來,就是因為他“站得高”?!熬奕说募绨颉敝皇且粋€貼切的比喻,心的高度才是巨人的高度。又如,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钡巧享敺?,便不再畏懼世事的蒙蔽,達到了一定的高度,眼界開闊,眼前一片清明。一步一步登上山峰,登上塔頂,登上那“不畏浮云”的高度。那么,即使家境貧寒,作客作鄉(xiāng),亦會一飛沖天,震徹云霄。用心的高度去俯瞰這大千世界,會有不一樣的心境,不一樣的眼光。
角度由心定,為人處世,必要轉換角度,用心思考。猶記“六尺巷”的故事:某位官家的家屬與鄰居爭一條三尺寬的一條巷子,后來家屬給官員寫信讓他斷理。官員無奈一笑,揮筆回信,寫下“讓他三尺又何妨’’的慷慨之語。最終事件平息,鄰居也甘愿讓三尺,后來便有此“六尺巷”。從官眷角度思考是一番說法,從鄰居角度思考又是一番說法。想必那位官員是設身處地想到了兩家的處境,心胸才如此開闊?!皳Q位思考”是和諧相處的重要因素。由已及人,由心至身。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事物又有新的感受。拓寬心境,如數學的正視、側視、俯視,全面地觀察,全面地了解,別讓你的心鉆了“牛角尖”。
氣度由心定,胸襟開闊,為人亦要“得饒人處且饒人?!彼自捳f“宰相肚里能撐船”便是如此。人需有氣量,否則,人生在世不如意,便被活活氣死?不計前嫌的大度,不斤斤計較的大度,都能讓你活得舒心順暢。但氣度不是沒有底線,若涉及原則的人事,便不可再展現你的氣度。氣度雖由你心決定,但情況也是因人而異。
達到了高度,你便可以“游目騁懷”;轉換了角度,你便知道世事的不同之處;擁有了氣度,你便可瀟灑人間,不留悔恨。萬物的度難把握,我們便把握好心中的度,讓心度決定我們人生的寬度。
備案號:鄂ICP備17009702號-1 聯系方式:2645034912@qq.com
答案圈提供的所有內容均是網絡轉載或網友提供,本站僅提供內容展示服務,不承認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