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有一個人準備去看電影,花100元買了一張電影票,結(jié)果走到檢票口時突然發(fā)現(xiàn)電影票丟了,他不愿再花100元買電影票,很沮喪地回家去了。另一個人也準備去看電影,花100元買了一張電影票,結(jié)果走到檢票口突然發(fā)現(xiàn)丟了100元錢,他沒有理會,進去把電影看完了。
要求:綜合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解題
這是一道對比型材料作文題,材料中兩個人對事情(丟錢、丟電影票)處理方式的不同,帶來了不同的結(jié)果。由此可以進行對比分析,如由“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結(jié)果”深入下去,分析其對待人生的不同態(tài)度,從而體現(xiàn)考生良好的思維品質(zhì)。同時,也不要滿足于分析材料本身,只是就事論事,而要學會適當聯(lián)系類似事件,聯(lián)系更為廣闊的現(xiàn)實生活,使文章具有更強的可讀性和現(xiàn)實意義。還可以深入分析造成不同選擇的深層原因,抽絲剝繭,層層分析,揭示問題的根本,從真正意義上解決問題,也使讀者能夠讀有所獲。
要有意識地運用多種論證方法,尤其是對比論證、舉例論證和道理論證等,不要僅停留在列舉事例而不加深入分析的層面上,或是事例與論證不能緊密結(jié)合的層次上。此外,要注重議論文標題的擬定,應(yīng)能旗幟鮮明地亮出自己的觀點,反對在議論文中追求表達含蓄的錯誤做法。
材料中的兩個人都準備看電影,一個因為丟了票而沮喪地回家;一個不理會丟錢的事,看完了電影。因為對待損失的態(tài)度不同,他們的人生也有了不同的體驗。第一個人既丟了錢,又沒有看成電影,還影響了心情;第二個人無視丟錢的不愉快,完成了自己的既定目標——看電影。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遭遇不幸要學會止損,不能因為一些不如意的事而放棄自己的目標,忘掉初心。
一只鱷魚咬住了你的腳,如果你試圖用手將腳從鱷魚的嘴里拔出來,那么,很可能你的手和腳都會被咬住。你越是掙扎,就會越痛。所以,如若被鱷魚咬住了你的腳,最好的選擇就是犧牲這只腳,讓損失最小化,即懂得止損。人活在世,沒人能保證自己不走錯路。如果意識到自己選擇有誤,就要懂得及時止損,不陷于不甘心中,知道自己該走的路,這才是最高級的智慧。作家姜戎在《狼圖騰》一書里寫過這樣一個故事:當?shù)厝嗽诓菰显O(shè)置一種捕獸夾子,它能牢牢夾住野獸的腿,卻很少能捕到狼。不是因為狼能避開機關(guān),而是因為狼會在第一時間把被夾住的腿咬斷后逃生。這個故事體現(xiàn)了狼的生存智慧,同時也說明,及時止損能讓我們在這個競爭殘酷的世界走得更遠。
亞科斯也曾說過:我們?nèi)松?0%的不幸,都是因為不甘心引起的。因為不甘心自己曾經(jīng)的付出,所以要一意孤行地在一條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直至無法回頭。許多悲劇的發(fā)生也都是因為不懂得及時止損。23歲的李文星因“誤入”傳銷騙局而命喪天津。李文星死后,很多記者趕往事發(fā)地暗訪,一些傳銷人員這樣回答:“我投入了40多萬,你讓我怎么撤?”“我不甘心,我沒法給自己一個交代。”他們即使知道傳銷是個騙局,也不愿從中退出,因為他們——不甘心。所以,我們要學會原諒自己,原諒自己曾走錯的路,原諒自己曾經(jīng)選錯了方向,不去為打翻的牛奶哭泣,及時止損,人生才可能迎來涅槃重生的機會。當發(fā)現(xiàn)所在的公司沒有發(fā)展前途時,許多人還是會傻傻地堅持,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已經(jīng)在這里付出了許多辛勞,放棄有點舍不得。無法放棄一個糟糕的環(huán)境,就很難迎來更好的平臺和機會。在很多事情上我們都需要設(shè)立一個止損點,比如:等20分鐘公交車沒來,就打車;股價下跌5%左右,就果斷賣出;工作1年不漲工資,就果斷跳槽。
宮崎駿有句名言:如果方向錯了,停止即前進。在人生的任何階段、任何事情上,如果意識到方向錯了,我們需要做的,不是堅持,而是痛下決心,轉(zhuǎn)換方向,及時止損。這樣,你才能在正確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懂得及時止損,是人生大智慧。
有兩個人都花100元買了一張電影票,第一個人電影票丟了,他不愿再花100元買電影票,沮喪地回家了。另一個人走到檢票口發(fā)現(xiàn)丟了100元錢,但他進去把電影看完了。其實不管丟的是錢還是電影票,從損失的價值看,并沒有區(qū)別。但人們在決策時往往會違背簡單的運算法則,而做出非理性的行為。
倘若把100元比作生活的資本,“看電影”便是我們的初心。面對損失,我們當保持理性,不忘初心。
漢高祖劉邦曾經(jīng)敗于項羽之手,但他面對損失,不忘初心,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終于能四面楚歌,大敗項羽于垓下,于山窮水盡之后終至柳暗花明。而項羽在失敗之后卻選擇烏江自刎,吃了敗仗,又丟了初心,把“100元錢”和“電影票”全部拱手送人。杜牧《題烏江亭》言: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由此可見,面對損失,能否保持理性,足能見出人生的智慧和格局,沒有這等智慧和格局,便不配得到那無限江山。
面對損失,我們當保持理性,不忘初心。
因烏臺詩案,蘇軾從人生的頂峰跌入低谷,還差點丟了性命,這個損失實在是大。在這樣的打擊面前,柳宗元、李商隱選擇的都是抑郁而終。而蘇軾卻進行了一次艱難的人生突圍,在江上秋風與山間明月中,感悟人生的真諦,終能竹杖芒鞋,笑傲江湖,收獲滿滿,百代流芳。
面對損失,保持理性,不忘初心,有時可能會收獲到更豐盈的人生。
一天,老和尚讓每個弟子都去南山打一擔柴。弟子們匆匆行至山前,卻目瞪口呆,只見洪水從山上奔瀉而下,無論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無功而返,弟子們一個個垂頭喪氣。唯獨一個小和尚卻與師父坦然相對。師傅問其故,小和尚從懷中掏出一個蘋果遞給師父說,過不了河,打不了柴,見河邊有棵蘋果樹,我就順手把樹上唯一的一個蘋果摘來了。后來這位小和尚成了師父的衣缽傳人。
眾弟子回避危險,掉頭而回,未嘗不可。世上總有走不完的路,過不了的河,放棄未嘗不是明智的選擇。但小和尚并沒有只盯著奔騰的河水發(fā)愁,不能砍柴,那就從路邊摘一個“蘋果”。面對人生的損失,保持理性,突破思維局限,也許會有意外的收獲。歷史上的六祖慧能即是如此。
丟了“100元錢”,就不要再丟了“看電影”的初心;砍不了柴,就不妨從路邊摘一個“蘋果”,唯愿你我在損失面前保持理性,不忘初心。
備案號:鄂ICP備17009702號-1 聯(lián)系方式:2645034912@qq.com
答案圈提供的所有內(nèi)容均是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或網(wǎng)友提供,本站僅提供內(nèi)容展示服務(wù),不承認任何法律責任。